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黄帝祭祀研究

[上一记录]  [下一记录]

黄帝祭祀的现实意义

何炳武主编

    
  黄帝祭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这项活动自“黄帝登仙,其臣左彻者削木象黄帝,帅诸侯以朝之”[1]起,延绵不断,至今历史已近5000年。如此长久的生命力源自它自身所涵具的伟大意义。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,黄帝祭祀更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  弘扬中华美德
  中华美德在礼文化中得到充分发展。所谓“礼,上下之纪,天地之经纬,民之所以生也”[2]。而“孝”又是礼的核心,是中国“国家的特征”[3],是传统中国人的“最高道德”[4]。什么是“孝”? 《中庸》做出了这样的解释:“夫孝者,善继人之志,善述人之事者也。”这里的“人”指祖先前辈。孝就是善于继承祖先前辈的遗志,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。又说:“事死如事生,事亡如事存,孝之至也。”“事死”、“事亡”都指的是祭祀。祭祀祖先前辈,能够做到像他们一样诚敬积极时,才是孝的极致。怎样做堪称“孝子”?《礼记·祭统》说:“是故孝子之事亲也,有三道焉:生则养,没则丧,丧毕则祭。养则观其顺也,丧则观其哀也,祭则观其敬而时也。尽此三道者,孝子之行也。”可见孝不仅指对在世长辈的赡养、尊敬,还包括对已经去世的祖先的追念和传诵。死者何以成为不被生者遗忘的祖先? “其关键在于是否有后嗣奉祀……子嗣与其祖先的‘关系’之具体行为就是‘祭祀’,而且最好是定期并持续地举行祭祀”[5]。祭祀是“教民反古复始,不忘其所由生”[6]的重要措施,是实施教化的根本[7],因此我们可以理解“凡治人之道,莫重于礼。礼有五经,莫重于祭”[8]的含义。
  对黄帝的祭祀建立在整个中华民族集体信仰基础之上,体现着中华美德多方面的意蕴,而直接的、首要的便是孝。祭祀黄帝反映了中华民族尊老敬祖、慎终追远的大传统;在对“共祖”的祭祀中所产生的孝的感情,必然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,从而成为敦促人们恪守并发扬传统美德的强大动力,这是其他祖先祭祀的作用不可替代的。
  注解:
  [1]《博物志·史补》。
  [2]《左传·昭公十二年》。
  [3][德]黑格尔:《历史哲学》,第232页,王造时译,上海书店出版社,1999年。
  [4][日]桑原隙藏:《中国之孝道——自法律观点的考察》,第1页,宋念慈译,台湾中华书局,1969年。
  [5] 吕理政:《天、人、社会:试论中国传统的宇宙认知模型》,第210页,台湾民族学研究所,1990年。
  [6]《礼记·祭义》。
  [7]《礼记·祭统》:“祭者教之本也已”。
  [8]《礼记·祭统》。
  继承创新精神
  作为伟大的中华文明创始者,黄帝“治五气,艺五种,抚万民,度四方”[1],在治理自然环境、发展农业生产、安定人民生活、建立社会制度各方面都有开创性的建树,涉及物质文明、精神文明、制度文明各个方面。其中重视科学技术是黄帝文化的重要特质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著录的以黄帝君臣之名为书名的著作有25种之多,《诸子略》、《兵书略》、《数术略》中各有6种,《方技略》中有7种。值得注意的是,《数术略》的《天文》、《历谱》、《五行》类图书中都有以黄帝君臣之名为书名的著作,《方技略》中的《杂占》、《医经》、《医方》、《房中》、《神仙》类图书中也都有以黄帝君臣为书名的著作。这些著作几乎遍及中国古代科技的所有领域。虽然这多是战国秦汉人假托黄帝君臣之名,但这种假托正说明人们对黄帝创新精神印象之深刻。祭祀黄帝是为了对其精神和文化进行传承。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,文化的竞争越来越激烈,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。通过祭祀黄帝,纪念其崇德伟业,继承并发扬其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,对推动中国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都有积极的意义。
  注解:
  [1]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。
  增强民族凝聚意识
  “一个没有共同信仰的社会根本无法存在,因为没有共同的思想就不会有个体的行动”[1]。中国社会自古以来的共同信仰之一就是对于文明始祖黄帝的信仰。虽然与始祖的时空距离越来越远,但“只要由共同的祖先分衍的事情多少在记忆中存在,那么隔离多少世代也不失为同宗者”[2]。以黄帝为共同的祖先,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理念。黄帝祭祀就产生在这种信仰和理念的基础之上,它同时又对个体的思想和行动产生巨大影响,包括坚定个体的既有信仰、指导个体的实际行动、增加个体的归属感。这正是中国之所以成为一个历史悠久的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思想基础,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内在底蕴。
  注解:
  [1][法]托克维尔:《论美国的民主》 (下),第524页,董果良译,商务印书馆,1991年。
  [2][日]滋贺秀三:《中国家族法原理》,第15页,张建国、李力译,法律出版社,2003年。
  促进经济发展
  作为一种文化活动,黄帝祭祀促进经济发展,是题中应有之义。从现实状况来看,黄帝祭祀活动已经起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。但是怎样认识作为一种文化活动的黄帝祭祀促进经济发展问题,仍需进一步讨论。我们觉得在这方面有三点值得注意:第一点,举办文化活动(包括黄帝祭祀这样特殊的文化活动)应该考虑促进经济发展,而不是排斥经济方面的考虑。如果这类活动完全不能促进经济发展,不能带来任何一点经济效益,甚至成为铺张浪费,地方政府和当地群众便不会有很大积极性举办这类活动,有积极性也不能坚持下去。第二点,促进经济发展是举办文化活动(包括黄帝祭祀这样特殊的文化活动)的重要目的而不是全部目的。如前所说,黄帝祭祀的首要目的是增强民族凝聚力,振奋民族精神,将黄帝时代创始的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发扬光大,为中华民族新的伟大复兴增加精神力量。曾经一度流行的“文化搭台,经济唱戏”的口号,对文化作用的理解过于肤浅,用这个口号概括黄帝祭祀的意义尤其是不恰当的。第三点,对文化活动(包括黄帝祭祀)促进经济发展的理解,要看到眼前和直接的经济效益,更要看到长远的和间接的经济效益。例如,2005年黄帝陵一处的门票收入达到3000万元,这是眼前的直接的经济效益,人们容易看到。而由于举办黄帝祭祀,扩大了黄陵县以至陕西省的知名度,从而带来间接的长远的经济效益;由于举办黄帝祭祀扩大当地与外界的交往,开阔当地人的眼界,对当地经济发展带来间接的和长远的影响,还没有为更多的人看到。在这方面应该看得全一些,看得远一些。
  构筑和谐社会
  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核心是“和”文化,《论语·学而》提道:“礼之用,和为贵。”《中庸》也说:“和也者,天下之达道也。”祭祀对于“和”的作用,从《国语·楚语下》所记楚昭王与观射父的对话中可见一斑:
  王曰:“祀不可以已乎?”对曰:“祀所以昭孝息民、抚国家、定百姓也,不可以已。夫民气纵则底,底则滞,滞久而不振,生乃不殖。其用不从,其生不殖,不可以封。是以古者先王日祭、月享、时类、岁祀。诸侯舍日,卿、大夫舍月,士、庶人舍时。天子遍祀群神品物,诸侯祀天地、三辰及其土之山川,卿、大夫祀其礼,士、庶人不过其祖。日月会于龙(豕尨),土气含收,天明昌作,百嘉备舍,群神频行。国于是乎蒸尝,家于是乎尝祀,百姓夫妇择其令辰,奉其牺牲,敬其粢盛,絜其粪除,慎其采服,禋其酒醴,帅其子姓,从其时享,虔其宗祝,道其顺辞,以昭祀其先祖,肃肃济济,如或临之。于是乎合其州乡朋友婚姻,比尔兄弟亲戚。于是乎弭其百苛,殄其谗慝,合其嘉好,结其亲呢,亿其上下,以申固其姓。上所以教民虔也,下所以昭事上也。天子禘郊之事,必自射其牲,王后必自舂其粢;诸侯宗庙之事,必自射牛、刲羊、击豕,夫人必自舂其盛。况其下之人,其谁敢不战战兢兢,以事百神!天子亲舂禘郊之盛,王后亲缲其服,自公以下至于庶人,其谁敢不齐肃恭敬致力于神!民所以摄固者也,若之何其舍之也!”
  祭祀为什么不可废除?原因就在于其“昭孝息民、抚国家、定百姓”、“合其州乡朋友婚姻,比尔兄弟亲戚”、“弭其百苛,殄其谗慝,合其嘉好,纳其亲昵”的社会功能。
  黄帝文化在形成之初就显示出“和”的特征,在后来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来看,也始终是“和无寡”[1]的典范。可以说“和”也是黄帝功德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中华民族有着勤劳朴实、团结友爱、顽强拼搏、勇敢奋进的优良传统;中国又是礼仪之邦,一向热爱和平、睦邻友善;尊老爱幼、兄弟团结等祭祀黄帝就是要发扬这种精神和美德,努力建设经济强国、文明大国、和谐社会,因而黄帝祭祀对于当代社会的和谐稳定起着积极作用。
  我们可以这样概括黄帝祭祀的现实意义:5000年前的黄帝时代是中华文明的开创时代。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在那个伟大时代表现出杰出的创新精神,在物质文明、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多方面都创造了新事物。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在那个伟大的时代,用他们开创的新事物满足了时代的需要,从而达到了经济和文化繁荣,进而实现了社会和谐。创新——繁荣——和谐是黄帝时代发展的逻辑,是黄帝文化的基本精神。从根本上说,当今祭祀黄帝的现实意义就是继承发扬黄帝文化的创新——繁荣——和谐的基本精神,为中华民族新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。
  注解:
  [1]《论语.季氏》

黄帝祭祀研究/何炳武主编.-西安:陕西人民出版社,2009.03

您是第 位访客!